铜仁古城
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"铜仁古城",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,东、南、西三面临水,仅北面依山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;总占地面积3.7万平方米,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.6万平方米,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,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。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(1553),就因为"铜仁边圉,实镇筸诸夷出入之咽喉,思、石、辰、沅府、卫要隘之门户",明朝廷将镇守贵州兼提督平(越)、清(浪)等处地方总兵官移驻铜仁,加提督麻阳等处职衔,节制镇筸参将。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,总兵曾 一度春夏驻省城,冬秋驻铜仁。直到明天启二年(1662)水西土司安邦彦反明后,总兵官才长驻省城,改设参将守铜仁。铜仁在军事上的地位,由此可见一斑。
据悉,铜仁古城两江汇流,因水而生。史志记载,元朝年间,有渔人在古城外大小江汇流处得儒、释、道铜人三尊,古城因此得名。新近考古表明,在距今三千年左右,铜仁锦江两岸已人烟稠密、文化繁荣。明清时,已舟楫往返,商贾云集,会馆林立,享有"黔东护商栈"之称誉。明景泰二年(公元1451年)知府朱铿以河为依托始建土城,后经历届官府不断层台垒石,形成九门、三街、六巷的格局。古城至今保存完好,城内古街、古巷、古城池、水码头、古井、古树、古四合院木屋俱存,青砖黛瓦,鳞次栉比,是不可多得的城市发展实物档案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如今铜仁地市两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对古城实施保护性修葺和开发,并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,古城焕发出了崭新生机,极具观赏和体验价值。